随着万科的股权之战,深圳楼市再次成为资本竞争的热点。万科在15个交易日内上涨70%,对于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国知名房地产公司深圳来说,这既是一种资本运作,也是一种持续的看涨趋势。
我相信那些稍微关注一下房价的人对11月7日的消息有了新的记忆:当深圳湾体育场(Shenzhen bay stadium)的一栋大楼开业时,1637套公寓同时推出,导致7000人“抢劫”。每平方米43000元的均价被认为“明显低于市场预期”,当天就卖光了。
12月16日,当记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,深圳龙华的一栋建筑要价5万到8万元每平方米,尽管它也是一张“光盘”。
深圳的“日本光盘”被炒作了吗?深圳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吗?“全球增长最快”的房价的原因是什么?房价“热”是“虚高”还是“真高”?深圳是否足以支撑如此高的房价?深圳的房价会超过香港吗?高房价会带来什么样的连锁反应?深圳会成为一个房价如此高的“不适合居住”的城市吗?为什么北上官的涨幅不如深圳?广州和珠江三角洲的其他城市会步深圳的后尘吗?……
一系列的问题,即使是在国外的业内人士也无法理解,更不用说那些身处其中的公民了。
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最近采访了许多深圳市民、专家、学者和专业人士。他们的经历和观点可能部分回答了人们心中悬而未决的问题。
“日本光盘”被炒作了吗?
11月7日,深圳创下四项新的房地产记录:购房人数创新高;近7年来入室抢劫数量最多的项目;在过去的两年里,拥有最多房子的项目在开幕当天就启动了。同时,它也是开盘当天销售最多的商品。
消息一出来,《房地内参》总经理尹就接到了上海一位同事的电话:“这是炒作吗?”
“这不是真的!”
“不可能,我认为这是炒作。”
尹说,他对持这种观点的人无话可说。这栋4.3万元/平方米的建筑平均价格约为25公里,距离龙华罗湖火车站,需要换乘18个地铁站。如果你坚持比较,龙华是去深圳,花都是去广州。以这个价格,如果在花都,估计有一半广州人认为楼市已经疯了,但深圳人仍然很平静。
在过去的两天里,又有一条消息让人们大开眼界。标题是《深圳龙华新房破8万,福永破4万,买房好时机!》。只有40天。对不起,龙华的4万张日本光盘,被业内人士大肆宣传,已经不翼而飞了。“今天13: 00开幕,现场有1500多人,座无虚席。这是迫使深圳人在东莞买房的节奏。这是龙华。信不信由你,不管合不合适,第一次开盘价超过5万,第二次开盘价是8万。我不敢直视它……”那天,许多深圳人的朋友圈被这一幕描述所席卷。
从大数据看深圳房地产市场
一方面是正在沸腾的深圳房地产市场,另一方面是对“仅数据”的分析。
深圳中原地产二级市场董事总经理俞家雄来自香港。他在深圳工作了近15年,目睹了深圳房价的起伏。自去年底以来,深圳的“日本光盘”频频出现,他并不感到意外。他明确告诉羊城晚报的记者,中原地产已经代理了深圳近一半的新房销售。从他们掌握的相关交易数据来看,阳光是一笔真正的买卖,而不是开发商的投机。此外,由于深圳的住房总供应量很小,房地产价格很容易影响整体情况。因此,深圳的房价统计是独一无二的,无法与北京相比。“当一栋建筑开业时,它可以提高或降低深圳当月的平均房价,因为一个月内可能只有这样一个市场。”这种现象在北方和西方都找不到。
“日本光盘”是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
据深圳市统计局统计,2014年深圳市常住人口达到1077.89万。同期,北京、上海和广州的常住人口分别为2151.6万、2425.6万和1380.5万,分别是深圳的2倍、2.25倍和1.2倍。俞家雄说,深圳面积只有1900平方公里,是北京的八分之一,上海的三分之一,广州的四分之一以上。在这个1900平方公里的地区,超过1000万人拥挤不堪。有限的土地供应和强劲的住房需求是一对矛盾。
深圳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、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地产市场调控与决策专家王峰表示,深圳的潜在住房需求是全国最大的,因为它“几乎拥有世界上最高的人口密度”。
深圳世界银行提供的另一组数据说明了深圳大量人口带来的“迫切需求”。目前,深圳400万注册居民的住房拥有率超过70%,但如果将外来人口和常住人口计算在内,住房拥有率突然被稀释到29%。与广州相比,住房拥有率接近50%。
因此,在深圳几乎所有专业人士的眼里,只要有空间,深圳就不缺市场————相关数据显示,深圳购房年龄组(25-44岁)的比例达到50.8%,远远高于北京的35.2%、上海的29.6%和广州的39.9%。
“深圳的人口不断涌入。来这里创业的都是年轻人。爱情、婚姻和孩子都是房子的需求!深圳仍需要至少170万套。按照目前每年6万至7万套的供应量,深圳的房地产还有多少年的发展空间?”尹断言,其他人已经经历了房地产的“黄金十年”,现在是“白银十年”,而深圳紧随其后的是“DIA十年”!
保障性住房远远赶不上需求。
除了对大量人口的强劲需求之外,从土地供应的源头来看,通过“招标、拍卖和悬挂”公开出售的住宅用地在过去两年大幅下降。
据记者统计,从2007年到2010年,深圳公开出售的住宅用地平均建筑面积为每年95万平方米。到2013年,只有3处住宅用地将被出售。2014年,共出售了33块土地,包括8块商业用地,其余为没有住宅用地的工业用地或新工业用地。
事实上,在2011年,深圳市政府公报宣布《深圳市住房保障发展规划(2011—2015)》。到2015年,深圳计划筹集约24万套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。据许多记者称,这个计划远未实现。例如,2014年,深圳仅供应了31,144套保障性住房,2014年供应了30,982套,超过了历史记录。
由于城市面积小,住宅用地少,经济适用房的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需求。难怪商品房越来越受欢迎。